走进会宁县一养殖家庭农场,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现代化牛棚,牛舍内,一辆满载草料的拖拉机穿梭其中,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悠闲咀嚼草料,正为肉牛添草喂料的家庭农场员工王琪表示,养牛工作既轻松又简单,还实现了“家门口”就业。
谈及创业历程,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彦华感慨万千。过去七年,他的养牛事业跌宕起伏。尤其在2023年,受市场大环境影响,牛价低迷,农场一度面临严重亏损。然而随着市场行情回暖,从今年2月至3月牛价回升,存栏量达250头的农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养殖过程中,农场与周边村民逐步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。周边村民将剩余玉米秸秆供应给农场,既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,又有效降低了农场的养殖成本,走出了一条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。
据王彦华介绍,农场从存栏量60头发展为目前的250头左右,饲料和草料主要来自于周边百姓,百姓种的玉米,自家饲养的猪吃剩后全部会拉到农场。他们有车的自己拉,没车的农场则会派人去拉。
肉牛产业“犇”富路,乡村振兴“牛”劲足。多年来,会宁县通过政策引导,大力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,壮大养殖规模,全力将肉牛产业打造成助推乡村振兴的“新引擎”,肉牛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,种养结合让农村的共富路越走越宽。下一步,当地将稳步推进基础产业发展,巩固提升肉羊、肉牛产业,并结合当地玉米种植,实现种养产业绿色循环发展,增加农民收入。(报道员 吴秀娟)